有人说:职业倦怠就是,你有工作能力,但是你却丧失了工作动力。
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,纽约大学心理学教授Freudenberger研究发现,社会服务性职位需要较多的情绪性工作(emotionalwork),面对较多人际压力源,长年精力耗损,使得工作热诚容易消退,进而产生对人漠不关心以及对工作持负面态度的症候,他称其为工作倦怠(job burnout)。
随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Maslach等人把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及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,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称为职业倦怠。
研究认为,职业倦怠包括三个维度,分别是:情绪耗竭(emotional exhaustion)、去人性化(cynicism)和自我效能降低(decreased professional self- efficacy)。
情绪耗竭:指一种过度的付出感以及情感资源的耗竭感;压力过大,能量感缺乏,特别容易疲劳。
去人性化:也叫玩世不恭,指对他人消极、冷淡、过分隔离、愤世嫉俗等态度和情绪;
自我效能感降低:指倾向于对自己做出消极的评价,伴随无力感、抑郁感。
简单说来就是“心好累、不高兴、我不行”。
职业倦怠可能由以下原因引发:
1、选择了不适合的职业。“入错行”是职业倦怠常见的诱发因素。
2、工作内容或职场环境失衡。比如薪资待遇与期望不符、自己的理念与公司理念存在冲突、受到了不公正待遇等。
3、工作负担过重。
4、缺乏工作的自主性。
事实上,对于上班族来说,大多数上班族都或多或少地出现过职业倦怠的情况。职业倦怠如果不对其加以调节,可能会产生抑郁、苦闷等负面情绪,甚至引发抑郁症等心理疾病。那么,如何应对职业倦怠呢?
1、不要把工作视作“唯一”。工作不是人生的唯一意义,在工作之余也要懂得享受生活。如果感觉工作压力较大,应该及时缓解压力,听音乐、看电影、和朋友聊天等都是不错的方式。
2、理性对待“跳槽”冲动。有跳槽的想法时应该深思熟虑,切勿“一时冲动”,因为合理的跳槽能够缓解职业倦怠,但频繁地、不理性地跳槽会使情况恶化。如果发现多次跳槽后,仍然有职业倦怠的情况,则应该理性地审视自己的职业需要,摈弃不切实际的想法。
3、学会自我激励。工作自主性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,也就是说,提高工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,能够缓解职业倦怠。
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 在线视频 在线问答 在线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