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年坚持“效果至上”的服务理念   让每个海酷学员都能够得到真正的心灵重

游戏心理



WHO表示,游戏成瘾的症状包括:无法控制地打电玩(频率、强度、打电玩的长度都要纳入考量)、越来越经常将电玩置于其他生活兴趣之前,即使有负面后果也持续或增加打电玩的时间。


戏或网络成瘾背后的深层心理原因


青少年游戏或网络成瘾常常提示着家庭教育的不当或缺失;亲子关系出现了问题;性格缺陷;不能从工作、学习、生活中找到价值感,只能在游戏中找到乐趣和价值感等等。


越逃避现实,成瘾程度越高


如果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有清晰目标和计划,他是能够从自己的计划和行动中获得成就感的,因此也就很难对游戏或网络上瘾。


然而,被强烈现实焦虑感所困扰的人,是容易利用网络或游戏来逃避内心焦躁感受的。可能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:明明觉得网上已经没什么好看的了,却还是一遍遍的刷新闻、微博、微信朋友圈等等。但是如果这个时候你停下来,问问自己:假如没有手机,我现在应该在做什么?你将会发现有很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等着你去做。


多数游戏或网络成瘾孩子对父母亲有敌对情绪,这种敌对情绪不仅体现在父母要求孩子不玩游戏而引起的争执中,也出现在孩子迷恋游戏或网络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的亲子互动中。


游戏或网络成瘾孩子的家长,很可能至少有一位对孩子有些完美主义倾向。这类家长对孩子长期指责、批评甚至打骂,击溃了孩子在现实中的自信心。这样,孩子一旦出现差错,就会转向游戏中寻求安慰和价值感。


有些父母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,不关心孩子其他方面的心理需要,导致孩子在学习上压力很大,无处排解,只好沉溺网络或游戏世界;还有些父母对于网络“谈虎色变”,只懂得限制子女玩手机,而不懂得帮助孩子更好利用手机和网络来为自己服务,父母越强硬,孩子越反叛,导致孩子想尽各种方式去挑战父母;


有些孩子难以在学业上获得成就和认可,而父母又不注重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发展,导致孩子学业受挫,又在其他方面体会不到成功的乐趣,而在上网打游戏上可以获得虚拟的奖励,自我得到了肯定;也有些孩子虽然成绩不错,但内心孤独,在父母、老师、同伴那里难以得到帮助、支持和理解,借上网逃避现实。


国内外研究显示,游戏障碍与心理、社会、生物学等多种因素相关。对于游戏障碍疑似患者或高风险个体的临床诊断,需要规范的诊断指南保证医疗卫生机构诊断的准确性,避免过度诊断。


在“ICD-11”中提出游戏障碍的核心特征为:持续或反复的游戏行为模式,具体表现为失控性游戏行为(如无法控制游戏行为的发生、频率、持续时间、终止时间等),游戏行为成为生活优先事项,尽管游戏造成负面后果(如人际关系破裂、职业或学业受影响、健康损害等)仍然无法停止。


游戏行为模式可以是持续性或发作性的,并持续12个月,但如果症状足够严重且满足其他诊断要点,持续时间可短于12个月。


游戏行为模式会导致明显的个人、家庭、人际关系、学业、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领域损伤。根据游戏形式不同,游戏障碍包括在线游戏障碍、离线游戏障碍两种类型。


对于家长而言,孩子对游戏“更上心”,在游戏中投入更多,并不意味着一定是疾病,也不意味着一定会造成临床及功能层面的显著影响。


对于精神心理专业人员而言,首先,不伤害;针对行为成瘾的传统治疗手段对游戏障碍疗效如何,仍有待进一步探讨。


游戏成瘾正式成为“精神疾病”,不仅仅是一段争议的结束,更可能是一系列争议的开始。





扫一扫 添加老师微信 随时咨询

打开微信扫一扫 添加我为好友 即可随时咨询

快捷交流

点击以下图标,免加好友即时咨询
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    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    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
·♡·♡·♡·♡·♡·♡·♡·♡·♡· 微信沟通:18511372003 >     立即预约咨询     > 电话沟通:18511372003 ·♡·♡·♡·♡·♡·♡·♡·♡·♡·


扫码入微信群
手机版

海酷心理 为您排忧解难 重塑心灵。

Copyright ©2019 haikuxinli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. 京ICP备2021030867号-2

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 在线视频 在线问答 在线咨询

在线预约